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天涯若比邻 (第2/6页)
循着这样的理念,火种内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以虚拟信息储存着,其中内容包含从胎教开始到人类最前沿科技的渐进式课程,语言,文化,民俗等等同样也被尽量保存了下来。而实物的东西则绝大部分是维生设施:小型的模拟生态系统,可进行各类手术的机器人,各类动物胚胎及人类胚胎,植物的种子……等等。其中的物资储备,即使不依靠生态系统的循环,也足够上百人存活几十年。 这些年里,高剂量的辐射已经让大部分人都失去了生育能力,可明知如此,仍有许多人愿意以身为炬,让文明能够留下最后的星火。 如此巨量的物资当然不是凭空诞生的,它们是所有勤劳的人类在艰难的环境下一点点累积出来的。在这样的时代里,希望是比宝石更珍贵的东西,即使只是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念想,便足以撬动无数人的期盼,令他们甘愿为之付出。 埋葬了最后一个伙伴,壮汉在仅仅几小时脚程外的地方找到了“火种”。那是一座在必要时能短暂悬停在空中的穹顶型建筑,表面通体覆盖着多重能源转化装置,能将大气中的过量辐射,风能,热能等一切可利用的能源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。 火种都会放置在足够平坦,综合计算考量后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位置,也有部分火种位于地下或是深海,但就如今的局面,地下的那部分火种恐怕只能起到远程备用电池的作用了。 卫星的通讯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,但就各国最新情况而言,小规模的通讯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